《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小节的内容,属于混合运算的范围。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没有括号的同级的混合运算和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安排的。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这对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中是第一次。学生探索和理解运算顺序的基础依然是在计算中掌握运算顺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学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用迁移类推的方法,对含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进行脱式计算。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本着课程标准,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的经验,形成计算技能。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新旧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与对比的教学方式,导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2)课堂练习中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增添括号的练习,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确要保证计算准确就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从而突破重难点。
2.说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观察法、迁移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的应用,在观察、比较和验证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设计针对性练习突出重点,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给与引导和补救突破重难点,使之形成技能。
三、说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填空。
(1)12+7-5,这道题里面有(
(2)40-36÷4,这道题里面有(
2.看谁算得对。
12+7-5
3.你们还记得58-(14+6)的运算顺序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接下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奠定经验基础。
(二)探究新知
1.独立尝试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反馈交流,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
问题:
A.这两道题你们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B.在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中,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
小结:算式里有小括号的,我们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脱式计算时要注意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和运算符号,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等号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34-(28-13)
A..这6道题有什么相同点?
B.有小括号的算式,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2.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并计算
4+5×7
(4+5)×7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和计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算式中的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混合运算进行整理,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3.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
5×6=□
65-□=( )
算式:
4.在数字间填写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2
【设计意图:在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设计有层次性的练习,在练习中不仅凸显“小括号”的作用,而且训练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这样即巩固了新知,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51页练习十一第7、8题。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把整节课的知识点明确的呈现给学生,真正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虽然本节课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一些不足需要今后改进,如在备课时要注意巧妙地设计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形式应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评价学生的方式应多样化……
我的说课结束了,请各位评委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一、说教材分析
《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四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小括号,理解并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说教学目标
1、过问题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体会小括号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感受数学的实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四、说教法与学法
1、说教法
教法措施:
(1)新旧知识的迁移,通过迁移与对比的教学方式,导出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加固和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探究新知的能力。
(2)课堂练习中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了增添括号的练习,让学生既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明确要保证计算准确就必须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作风,从而突破重难点。
2、说学法
学法措施:
本节课我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进行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1)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重视观察法、迁移法、比较法和讨论法的应用,在观察、比较和验证中帮助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我创新和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设计针对性练习突出重点,根据反馈情况及时给与引导和补救突破重难点,使之形成技能。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口答:说说下列算式应先算什么。
56-8+9=
7×7-5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
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回忆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再通过错误的例子让学生猜测错误的原因,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出小括号产生的必要,让学生初步体会括号的作用,为接下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奠定经验基础。
二、经历探索过程,感受小括号的作用
1、教学例题。
(l)引导同学们看图。
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l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指名读一读。
提问:小丽打算买几种文具?她带了多少钱?
(2)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3)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板书:买l个书包后剩下多少钱?
50 -20=30(元)
还可以买几本笔记本?
30÷5=6(本)
提问: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出示:50-20÷5。为什么?
介绍:根据题意,要求问题必须要先求出买了一个书包后,50元钱还剩下多少钱,也就是要先算减法,因此在列综合算式时必须添上小括号。[(板书:(50-20)÷5)]
小结:添上小括号后,我们就能根据题意,先算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从列分步算式,再进行列综合算式,发现计算步骤和分步算式不同,而引发思考。
2、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在例题结束后应当进行适当的小结,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也是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3、教学“试一试”。
(l)出示:(42-18)×30
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2)指名说说两题的运算顺序。
(3)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练一练也是一道含有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这里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运算顺序再独立完成,意在进一步巩固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规范书写。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
1、第1、2题。
说说每一题应先算什么,算一算,指名板演。
2.第3题。
(1)提问:每一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先用横线画出每题计算的第一步,再分组算出结果。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数字、运算符号都相同,为什么计算结果不同?
(3〉小结: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得按必须的运算顺序进行。
3、第4、5题。
(1)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3)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
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比较和计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算式中的括号对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本单元学习的混合运算进行整理,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文档为doc格式